Mamma Mia!
基本資訊
《媽媽咪呀! 》講述年輕女子索菲(艾曼達•希耶福裡德飾)在結婚前尋找生身父親,卻和媽媽唐娜(梅麗爾•斯特裡普飾)在希臘的海島上迎來了三個陌生男子,最終,母女間的誤解煙消雲散,雙雙得到了幸福。
電影劇情
時間退回到1999年,那是希臘一座位置偏僻、風景迷人的美麗小島,堂娜(梅麗爾•斯特裡普飾)和女兒蘇菲(艾曼達•西耶弗裡德飾)、以及蘇菲的未婚夫斯蓋伊在這裡共同經營了一家充滿地中海風情的小旅店。
蘇菲與斯蓋伊的愛情即將修成正果,兩人都在為馬上就要來臨的婚禮慶典而緊張的忙碌著...... 蘇菲的兩位閨密陸續以伴娘的身份抵達小島,面對著自己最好的朋友,蘇菲終於忍不住說出了一直隱藏在心中的 秘密:原來她無意中看到了母親的日記,發現有三個男人可能是自己的父親,他們分別是商人山姆•卡米克爾(皮爾斯•布魯斯南飾)、 探險家比爾•安德森(斯特拉•斯卡斯加德飾)和銀行家哈利•布萊特(柯林•菲斯飾),蘇菲瞞著母親向他們發出了婚宴邀請。 而這三個來自于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人,已經出發踏上了回島之路,他們在這裡都有一樁未了卻的心願:差不多20年前,他們都曾為同一個女人而意亂情迷過,並為她傷透了心,那個女人就是堂娜。
為了女兒的婚禮,堂娜特別找來了以前組band時的好姐妹,有妙語如珠的蘿茜(朱莉•沃特斯飾),還有經歷了多次離婚、現在已經是個小富婆的坦妮婭(克裡斯汀•巴蘭斯基飾)...... 蘇菲特別將這兩位小姨介紹給了未婚夫斯蓋伊,並告訴他們,自己正在謀劃著為婚禮設計一個網站,借此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島上,因為稀少的客源,致使小旅店的經濟來源非常不穩定。
當三個可能是蘇菲父親的男人同時登上小島時,需要一下子面對三個前戀人,堂娜多多少少覺得有點發懵,而她最終向蘿茜和坦妮婭透露了那個一直深藏在心中的不安: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誰才是蘇菲的親生父親...... 婚禮的前夜,一切該來不該來的人都聚焦到了小島上,每一個都不得不面對自己心中那個曾經被忽視的小秘密,當堂娜最終鼓足勇氣告訴蘇菲,她並不確定三個男人中,哪個才是她的父親時,山姆、比爾和哈利卻同時表示, 他們為有蘇菲這樣一個女兒而感到驕傲,所以他們願意做她三分之一的爸爸。 不僅如此,堂娜和山姆,似乎同時又在對方身上找到了觸電的感覺——雖然有點混亂,但每個人最終都會找到那份屬於他們自己的答案。
影片製作
創作背景
《一個夢想的實現》
追本窮源,《媽媽咪呀》中所講述的那個故事,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 製片人裘蒂•克萊默一直在 積極地與阿巴樂隊(ABBA)的班尼•安德森和比約恩•奧瓦爾斯碰面商討,就第一部與其樂隊息息相關的舞臺劇《國際象棋》進行了大範圍的剖析,克萊默表示自己被裡面所蘊含的力量深深地感動了:「畢竟, 是阿巴樂隊創作了《舞會皇后》,而如今它已經成為現代最偉大的流行歌曲之一了。 」克萊默受到了他們歌曲中的戲劇風格潛移默化的影響,決定重新籌備一個舞臺劇,不僅僅能夠收錄阿巴樂隊的音樂,還能利用場景的安排,賦予其一個全新的故事形式。 比如說阿巴樂隊具有最特殊意義的《勝者為王》,通過堂娜這個角色的傾情演繹,拉開了整個故事的序幕;還有原名為《我的故事》的一首傷感歌曲——堪稱阿巴樂隊有史以來最具突破意義的作品,同時也是這個樂隊在美國當之無愧的Top10之一 ,則是讓觀眾的情感盡情地宣洩的一種媒介。
儘管《媽媽咪呀》的內容,與阿巴樂隊在音樂方面的貢獻以及其成員和樂隊的歷史無關,但最初的時候,班尼•安德森和比約恩•奧瓦爾斯顯然並不想趟這個「渾水」,總之就是怎麼說都以搖頭來代替回答。 然而製片人裘蒂•克萊默卻憑著自己驚人的毅力,物盡其用自己那三寸不爛之舌進行遊說,勸說這兩個人同意他們的歌作為整個舞臺劇的基本...... 直到1995年,克萊默的堅持不懈終於得到了回報,兩人點頭應允,但前提是克萊默必須得提供一個好的故事本子,足以承載這些經典的歌曲,於是,克萊默轉變方向,又開始緊鑼密鼓地尋找一個天分傲人的作家,時間一晃又過去了兩年...... 1997年,克萊預設識了編劇凱薩琳•詹森,也意識到自己已經找到了那個具備著驚人的才華和情感的合適人選。
裘蒂•克萊默向凱薩琳•詹森簡要地概述了一下自己的要求,同 時還對詹森解釋了一下,阿巴樂隊是如何同時捕獲兩個完全不同的年齡群體的喜愛的,因為他們的歌既有像這種適合年輕人、充滿了俏皮和天真的《親愛的》以及《舞會皇后》, 也有更加成熟、極度反思、情感豐富的歌曲,比如說《勝者為王》和《懂我懂你》,所以克萊默堅持認為,阿巴樂隊的歌曲裡本身就蘊含了一個能夠吸引幾代人的故事。
另外,裘蒂•克萊默還感覺到,凱薩琳•詹森似乎認為比約恩•奧瓦爾斯的歌詞裡面暗示的主題皆是一些與婚禮和假期有關的東西,克萊默回憶道:「我告訴詹森,必須要忘記這些歌,創作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也就是說,沒有了這些歌, 你的故事一樣精彩,一樣打動人心,而她確實採納了我的建議。 」
《音樂只是一種渲染氣氛的手段》
對於凱薩琳•詹森來說,為了這部舞臺劇,她需要著手準備大量的前期工作,還將從A到Z仔細閱讀阿巴樂隊所有歌曲的歌詞部分,作為這一切的一個起點...... 詹森知道自己不得不建立一個游離于音樂之外的獨立故事框架,之後才是歌曲的有效選擇,來加強劇本的表現力度。 隨後,詹森還意識到,她必須得時刻留意自己所選擇的阿巴樂隊的歌的曲速,它們的出現要完全符合故事發展到某一個程度時的節奏——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凱薩琳•詹森的努力很快就有了成果,最終她創造了一個暖人心房、令人振奮的好故事,講述了兩代女人不同的愛情觀,以及輕率的愛和成熟的愛所產生的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然後再在中間穿插了友誼、身份的注解以及願望的達成...... 詹森和裘蒂•克萊默一致認為這樣的內容設定肯定能夠在所有人的心中引起相應的共鳴,對任何年齡段、不分男女、不論國籍,都能產生一股不容忽視的吸引力——就像阿巴樂隊的歌曲所達到的效果一樣。
有了一個非常不錯的劇本之後,裘蒂•克萊默又馬不停蹄地開始物色合適的導演人選,她竟然成功地說服了在戲劇界非常受人尊敬的歌劇導演菲利達•勞愛德格入進來。 看過劇本之後,就連勞埃德也禁不住為之著迷,不過他關注的可不僅僅是阿巴樂隊的歌曲,還有整個作品中那難得一見的沉靜氣質,勞埃德有條不紊地總結道:「如果不提前聲明,甚至就連班尼•安德森和比約恩•奧瓦爾斯本人也覺察不出來, 這是一個根據他們的歌曲創作出來的故事。 」
在整個製作的過程中,阿巴樂隊和舞臺劇工作組走得最近的是比約恩•奧瓦爾斯,他回憶道:「所有的事情都改變了,歌曲有的被接納,有的被捨棄。 我還清楚地記得,凱薩琳•詹森真的瞭解我們的每一首歌、每一句歌詞的含義,要知道這裡可有上百首歌曲呢...... 而他們所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不要改變它們,而是融合它們。 」
至於班尼•安德森,則是到了這個舞臺劇第一次試演的時候才出現在劇院裡的,他說:「我覺得,走進劇院的觀眾可能要被徹底地震撼住了,因為無論你之前是怎麼想的,看完劇之後,都會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結論,這就是《媽媽咪呀》的奇妙之處。 歌曲的運用非常棒,以一種充滿智慧的方式起到了連接上下文的重要作用,推動著故事的發展,我一下子就被凱薩琳•詹森創造的一切所傾倒了,她現在可是我的偶像。 」《媽媽咪呀》第一次面向觀眾正式登上舞臺,是在1999年4月6日,地點是倫敦的愛德華王子劇院...... 到2005年6月,這部舞臺劇正式公映第1000場,是百老匯中「壽命」最長的一部。
《媽媽咪呀》在倫敦公演沒多久,就有數家電影公司表示願意投資將其改編成電影...... 最終,由湯姆•漢克斯與加里•高茲曼合辦的Playtone電影公司,聯合裘蒂•克萊默的Littlestar公司,共同擔起了改編影片的重任,身為製片人的漢克斯回憶自己當時看舞臺劇時的情景:「差不多從第12分鐘開始, 我就已經和其他觀眾一起站起來,隨著音樂輕聲哼唱。 」另一位製片人高茲曼則表示:「將這部舞臺劇改編成電影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就是,一定要捕捉到這個故事在舞臺上時所爆發的氣氛、能量和靈魂,我們都知道,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就能保證帶給大家一部偉大的電影。 」